赴中石油南京销售分公司调研报告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6-22   浏览次数:2000
一.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为了推动我校油品专业的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同时也为了2011级油品销售以及油品储运两个校企合作班级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我和张玉军老师于2011年6月7日~9日在南京省公司总部以及徐州分公司各加油站作了详细的企业调研。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的文化素质
      我们跟公司领导会面以后探讨的第一个话题就是目前我校油品专业毕业生在中石油各地区分公司的就业流失率较大。是公司的福利待遇不符合我校毕业生的期望,还是我校毕业生缺乏应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呢?这个问题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来解决,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企业文化建设教育,企业也要在适当时机考虑我们优秀毕业生的各项福利待遇。
我们的毕业生能坚持下来的留给省公司领导的印象都很好,但是在文化素养方面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予以重视:
﹙1﹚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各基层领导反映员工的年终工作小结写得很不好。
﹙2﹚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要进一步提升。江苏销售分公司70%以上的销售额来自苏南各分公司,苏南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早,很多外国友人在该地区生活、工作。要求其实很简单:到了加油站要加何品种、何牌号的油品,应付多少人民币;适当时机下向他们推销便利店商品。
﹙3﹚化学课程以有机化学的教育为主。
﹙4﹚从企业带来三本书:《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江油歌 种植心田》、《我们都是护花人》。认真学习企业模范中石油2010年度劳动模范获得者邵从海的成长经历:让学生了解学历不会阻止你在中石油的发展规划。
2.企业的技能要求
﹙1﹚计算机操作技能资格证
我们已经开设办公自动化实训课程,学生按要求都能取得该技能资格证。
﹙2﹚会计从业资格证
在2011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核课程。
﹙3﹚电工证
积极与电气系联系,在开设《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电工操作实习让学生拿到电工操作技能证。
﹙4﹚计量证
此类证书专业性很强,我们在学校现开设《油品计量》课程,让学生到了单位有了实践操作后以单位的名义报名参加考试取得资格证。
﹙5﹚安全证
在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增加加油站以及油库设备设施安全操作方面的课程。以便在今后进入企业后直接参加考试取得资格证。
﹙6﹚化验员证
在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油品销售以及油品储运两个校企合作班级同时开设《油品化验员》课程。
三、调查后的建议
(一)学生如何应对就业
      作为技校毕业生,首先应了解市场环境。“什么是人才?”,社会需要就是人才!随着人力资源越来越市场化,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越来越为一种趋势,科学家是人才,工程技术人员是人才,“专家型”专业职业劳动者也是人才,当然市场暂时认可的人才,不等于可以一劳永逸的。如何掌握市场所需的某种技能,成为人才,不仅仅靠老师教你,不是因为你有某本证书就有此技能,而是说你确确实实在于学,掌握这个行业的窍门,但仅有技能还是不行,社会,技术,专业都在进步,一个人具不具备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知识创新的能力,变得更为重要。
从上述调研资料可以看出:现在企业青睐那些专业知识扎实,持续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个人仪态,实践能力强,职业道德与责任心强,善与他人合作,沟通能力强,有特长,富有进取创新意识。企业从全方面考察人才,即要求有综合素质,注重应聘者的人品,希望自己的员工将来踏实肯干,员工有较好的自理能力,还要对周围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独立完成工作,还要有一定的交际能力和情商,以便和团队一起完成各种工作。
  (二)课程建议
      对于学校课程的安排,我们深知其重要性,在本次调研以后,我们更体会到其开设的至关重要。除学校开设的课程外,我组有以下想法:
      为建设一条线的应用型人才,以企业为导向,可以进行一种互动性合作,可以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达到校企双方资源有效共享,每学期学校安排一段的时间,让学生到相关地方实习,积极打通企业与学生综合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度,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度。
四、小结
      紧张而又充实的三天已过去了,在这短短的三天里,我们了解了中石油江苏销售分公司公司的概况,发展历程,公司具备使命、愿景、理念、价值观的信念和规模最大,管理优化的发展战略;体验了他们作为央企的生产管理模式,感觉科技领先对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的重要性。
通过此次参观调研,使我们的视野变广,变宽了很多,经过对现场各工种、各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方法做认真细致的研究探讨,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理论联系实践,很好的驾御课堂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总之,此次的调研使我们受益非浅。
 
 
                                                     2011-6-22